2024年汛期及6月份全区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风险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12 11:15信息来源:巴中市恩阳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量: 【字体:  

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气象办、区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对2024年汛期及6月份全区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进行了会商研判,形成了《2024年汛期及6月份全区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风险分析报告》。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防范应对工作。

一、2024年5月份自然灾害及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情况

(一)自然灾害发生情况。据统计,全区5月份无灾情发生。

(二)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情况。截止5月30日,据镇(街道)及区级相关部门报告,全区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95起、死亡1人、93人受伤。发生火灾火情24起、死亡0人。

二、6月份气候趋势预测

据气象信息,6月平均气温:24~25℃,较常年正常,均值偏高0.5℃左右。总降水量:130~150mm,较常年偏少1~2成。主要天气过程4日,阵雨;14~15日,中雨;22~24日,中到大雨;29~30日,中到大雨。

三、6月份自然灾害及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正常,总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2成。雷电大风易引发公交站牌、户外广告招牌、行道树、临时搭建物、建(构)筑附着物、吊装设备等倒伏、坠落。

(一)洪涝灾害防范。6月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和行业主管责任,全面加强隐患排查,严格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要求,组织开展全覆盖的灾害隐患再排查,尤其是对道路沿线、山塘水库、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及居民聚居点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和人为工程活动频繁的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重点排查。密切关注各隐患点的变化情况,重点加强对重大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科学优化灾害防灾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充分用好“人防+技防”的各种监测手段,时刻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务必坚持“不怕兴师动众、宁可十防九空”理念,做好“三个紧急撤离”,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预案,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实好各类专业抢险队伍和群众抢险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按照防大灾、抢大险要求,切实做好抢险救灾物资、装备等储备,确保满足抗灾救灾工作需要。水利部门要密切监视雨水汛情,准确掌握区域周边、流域上下游信息,及时与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及周边区域会商研判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科学确定预警指标,精准做好山洪灾害危险区、暴雨区、中心城区河流等区域“点对点”预警提示,打好转移避险“提前量”。优化分区分级管理举措,逐一落实每个危险区转移避险措施,结合山洪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做到极高风险区动态清零,村(居)民、施工工棚营地坚决搬迁避让,旅游景点及网红打卡地坚决关停,加强对转移避险全过程的安全管控。紧盯超警戒河流堤段、超汛限水库、高危山塘等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经信、商务部门要督促商贸企业配备防洪防汛等应急设备。加强与应急、自然资源、气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及时掌握汛情信息,提前安排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及时通知商贸企业做好防汛工作。同时,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二)地质灾害防范。6月已进入主汛期,局部短时强降雨、雷雨天气增多,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建工程抢阴天、抓晴天,大干快干,在建工程不当开挖、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引发工程地质灾害,各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果断转移受地灾威胁的农户和工棚营房,持续关注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斜坡开挖建房、靠山临崖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按照“管行业必管地灾”要求,在建工程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应加强监管和防灾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在建工程领域地质灾害,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施工措施督促各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制定完善防汛防地灾应急预案,落实“3人1屋”应急机制,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强化巡查监测,一旦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刚性执行“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主动转移避让。

(三)森林火灾防范。6月气温持续升高、以晴好天气为主,林间的枯枝落叶及各种可燃物含水量较低,遇明火易燃烧并引发森林火灾。返乡学生逐渐增多及输配电线路负荷加重等不利因素下,森林火灾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教育部门、各学校、各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对林区(林缘)生产作业施工、登山、赏花、旅游、观光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要加大护林员巡查力度、频次,落实网格化责任,强化对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区域的把守和看管。要组织对林区及林缘地带输配电设施、基建施工、通信基站、旅游营地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要做足应急准备,做到力量、装备、指挥“三靠前”,对森林火情要快速反应、科学组织、有序扑救。

(四)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端午假期即将来临,加之中高考在即,进出城、景区景点和考点周边路段车流人流集中,交通疏导和安全监管压力增大。夜间聚会、集会庆祝娱乐活动增多,农机违规上路、酒驾、超员等易肇事肇祸违法行为增多。进入主汛期,道路保通保畅和水上旅游、客渡船舶安全度汛压力较大。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值班值守工作,保障预警信息传递畅通,交通运输部门、交管大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路面巡逻管控和道路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提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客货运输企业、车站安全检查,有针对性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大考点沿线交通秩序管控,配合做好考生护送工作。加强汛情水情的传递,及时将水情传递到每一位船员,坚决落实“防跑船”八项措施,关注靠山靠崖、临水临坡地段等受地灾威胁区,强化安全巡查监管,坚决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规范报送突发事件情况。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危险化学品经营场所电气设施设备易受潮,易引发触电事故。加油站卸油作业未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无法及时处置油品泄露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道路过程中,驾驶员行车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当,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公安等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电气设施设备维护保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人员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避免设备带病运行。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和道路交通检查力度,强化驾驶员、押运员安全教育,严厉打击超速、超载、超限、疲劳等行为。

(六)燃气安全防范。燃气管路、接头、阀门未定期维护监测,用户用气不规范、违规改装、随意堆积易燃物、使用不合格热水器等问题引发事故的风险较高;燃气充装企业未按照规定制度进行充装作业,未按照要求运输、经营瓶装燃气等有引发事故的风险,住建、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燃气充装企业按照规定制度进行充装作业、运输、销售管理,加强用气商户、个人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切实防范燃气事故。

(七)工贸安全防范。夏季高温天气,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用气进入高峰期,各类商业活动增多,近郊游人流、客流量增大,踩踏、城市火灾和燃气事故安全风险高。经信、商务、住建、应急、消防等有关部门要督促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等业主单位落实国家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的规定,加强人员疏散管理,控制人流量,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逃生通道的畅通。强化各类用火用电用气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强化防火知识宣传培训,规范用火行为,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强燃气设施的维护保养,做到用气场所通风良好,燃气设施报警切断装置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做到用气不离人、离人不用气等安全措施。

(八)文旅安全防范。端午假期和暑假在即,市民和游客出游需求高、活动多、流动性大,热门景区、娱乐场所、公共文化场馆等人流、车流高度集中,易超过最大承载量,现场疏导管控不到位易引发拥堵、踩踏事件。出游增多,伴随大型游乐设施旅游观光车、玻璃栈道等设施设备长时间、高频次、满负荷运行易出现安全隐患引发事故。文广体旅、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加强对游船、旅游包车等游客运载工具和大型游乐设施及特种目录外游乐设施的检测、日常维护、隐患排查治理的督导检查,指导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体育场所、星级农家乐等经营(管理)单位加强客流量监测预警,强化现场管控引导,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九)防溺水风险防范。随着气温升高,进入水库、池塘江河等野游、戏水的人员和进入涉水旅游景区的人员明显增多,特别是高考、中考结束后学生在部分河道、河床、河沟内纳凉、野营、越野、游玩,易受突发上游来水或山洪影响,因撤离不及时导致淹溺。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案例警示、防溺水专题教育等形式,增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与能力。文广体旅、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体育类、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督促培训机构通过案例警示、防溺水专题教育等形式,增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与能力完善重点水域警示标识,治理护栏损毁等隐患,配备长杆、救生圈等应急用品,引导学生、游客远离危险区域。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的看护巡查,劝阻人员不在危险水域游玩,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水利、气象部门要健全完善预警预报机制,发挥各级河长作用,及时通报河道上游来水和突发山洪灾害等情况,强化河道、水库等水域的巡查,提前落实叫醒叫应和转移避险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要强化水路运输监管,开展水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针对水运船舶、码头进行全面排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水路运输非法营运等行为。发挥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干部和网格员的作用,采用“线上监控+线下巡防”模式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的看护巡查,劝阻不在危险水域游玩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发现有人落水,在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十)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范。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更易聚积,沼气池、粪污储存池、畜禽屠宰化粪池“出料”和“清池”等有限空间作业增多,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检查、检测、维修、施工、清理等作业的安全风险高。住建、水利、经信、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八必须”“七不准”要求,确保作业安全规范。

(十一)特种设备事故风险防范。进入高温天气,配有电梯设备、空调机组、冷链设备(仅指冷链设备中的压力容器)的商场、宾馆、餐饮饭店、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及商贸流通企业,配有起重设备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回收等商贸流通企业,从业人员可能出现暴躁、易怒或困倦等情绪,容易出现违章、违规、违法等操作行为,导致安生事故发生。市场监管、经信、商务等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 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特种设备定期安全性能检验和及时申报。督促商贸流通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程,强化自行检测和维护保养。督促商贸流通企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督促商贸流通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