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先进事迹展播(1)|尹力:扎根乡村志不移 初心不改为教育
尹力,巴中市恩阳区雪山镇玉井小学教师,四川省首届省属公费师范生,从教7年以来,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道德与法治、历史以及其他年级的体育学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饮水思源——争做课堂上的“好老师”
三尺讲台耕耘勤,六尺黑板布彩云。2017年9月,刚毕业的他选择了到离县城40余公里玉井小学任教。作为一名地地道道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幼时父亲早逝,家境贫苦,是在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公费师范生政策和许多社会好心人的关心帮助下,顺利进入大学完成梦想。所以他暗下决心,要饮水思源,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家乡那些贫苦孩子,用知识改变的他们命运。
为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课堂有效结合起来,他积极阅读《人民教育》《四川教育》《教育导报》等教育教学刊物,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自觉参加各种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探寻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他经常出现在老教师的课堂,学习课堂把控、教法选择、模式构建等经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也总是有他的身影,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积累经验,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在7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探索实践了“问题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探究法”等创新教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同时,他一直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他坚信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习惯等,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细心呵护——争做学生的“好哥们”
2019年,他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由于本班部分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叛逆期,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均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家庭情感教育缺失,学生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趣、读书无用,甚至还有辍学思想的学生。为了改变孩子们的状态,他特意举行一次修身班会课,他私下一个一个联系远在全国各地务工的家长,以视频或者信件的方式,让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细致的交流与沟通。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在外务工的心酸苦楚,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感需求,理解孩子们的学习困苦,为家长和孩子深入交流搭建桥梁。这次修身班会课后,在父母和孩子们真挚的眼泪中,收获了一致好评。
直至现在,虽然当初的叛逆孩子们已毕业,但是每年寒暑假他们的父母和孩子总是雷打不动的来学校门口探望他。学习中,他是每个孩子的好朋友、好帮手,他从不会因为孩子们的错误大加指责,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孩子们总爱亲切地喊他一声“小力哥”。
虚心请教——争树乡村教育的“好榜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毕业,进入到乡村学校工作。他总觉得自己年轻、有学历、有知识,教个小学、初中,肯定是“绰绰有余”。殊不知,课堂上书本知识他懂,但如何让学生听懂并灵活运用,却让他经常困惑。正当他一片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坚持多听课,通过听评课的方式来向其他教师学习,虚心向他们请教,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学校那些“一专多能”的教师,给了他很多的引领和启发。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所教学科成绩显著。自2017年参工以来,连续五年被巴中市恩阳区教育科技局评为“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四年被巴中市恩阳区雪山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多次获得区级公开课、优质网课一等奖,2023年还被教育部纳入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