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中市恩阳区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02-25 15:13信息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预算股 浏览量: 【字号:  

一、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财政系统坚定贯彻“两地三区”发展定位和“23456”工作思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实施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统筹民生和重点领域保障,认真执行区人大会议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取得新成就,为“十四五”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2021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459万元,为预算的102%,同比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7053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8406万元。

区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99423万元,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为376535万元。调整预算后,预算执行中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加了25994万元,具体为:一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1509万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加13988万元;三是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增加5600万元;四是调入资金增加4897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调整预算后,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相应增加了25994万元,一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16072万元(其中:预备费调减2360万元,2022年发放绩效奖所需经费安排7500万元,民生支出、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支出安排10932万元);二是结转下年支出增加1500万元;三是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3208万元;四是专项上解支出增加5214万元。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2607万元,完成预算的99.6%,同比增加5322万元、增长1.4%。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当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459万元,加返还性收入249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3469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7499万元,加调入资金4895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96万元,加一般债务转贷收入51449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1000万元,收入总计为454149万元。减去专项上解支出1598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5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084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08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2607万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4481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77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69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87924万元,收入总计244847万元。减去调出资金47752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497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51万元,当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1368万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1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0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000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800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2800万元),调出资金1200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1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2765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5574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3084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48036万元。

(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2020年底,全区政府性债务累计余额为59483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01067万元,专项债务293772万元)。2021年,上级财政转贷我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2200万元(一般债券10600万元、专项债券71600万元),使用本级资金偿还债务本金8652万元。截至2021年底,全区政府性债务累计余额为66838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11667万元,专项债务356720万元),未突破省政府批准我区的政府债务限额687348万元。

(三)2021年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1年,全区财政系统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区二届人大七次会议财政预算决议和区人大常委会预算执行情况审查意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坚持把代表委员建议作为推动财政工作的重要渠道及载体,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邀请省市区人大领导指导债券资金使用、惠民惠农资金监管等,获得一致肯定,高质量办理涉及财政的政协委员提案3件,回复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并被表扬为“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争取政策资金成效明显。深入钻研国省重大政策,主动抢抓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利好政策,深度谋划项目对接、储备、入库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省财政厅将我区办公用房租金纳入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基数,全区累计到位上级财政补助收入275466万元。57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发改委储备库,到位新增政府债券资金82200万元。指导申报融资项目24个,成功通过审批21个、金额268600万元,金融机构放款176116万元,极大缓解了财政和区属国有企业资金压力,有力推动了黄石盘水库、古镇提升改造、应急救灾、人居环境、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全区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财政收支管理持续规范。牢固树立生财聚财主责意识,推行“全员抓收入”工作机制,建立税收和中省预算资金、非税基金和融资、债券申报3个专项工作组,全面协调税收、非税执收部门,细化收入计划、明确责任,强化形势研判、督查考核,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积极开展“两费一金”专项清缴行动,有效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人防费、土地出让金历欠清收。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出台《恩阳区“过紧日子”十条措施》,强化监督考核,逗硬督促各部门落地落实,全区压减一般性支出5%、“三公”经费3.1%。依法清理收回存量资金20391万元,认真落实“三保一优一防”要求,统筹用于民生事业和重点领域。财政资金使用和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中修订优化,财政支出程序持续优化。

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有力。坚持把“三保”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严格落实“三保”预算审核机制,不断加强动态监测和库款调度,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和运转等支出,年初预算安排“三保”支出268412万元,未发生一例“三保”风险事件。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要求,我区政府债务余额未突破省政府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刚性执行偿债计划,多措并举筹措资金,灵活运用预算安排、再融资债券、处置存量资产、企事业经营收入、债务核销核减、债务展期等多种方式,累计偿还各类债务218526万元,提前完成年度偿债任务,全区无一例实质性债务逾期事件。健全债券资金管理机制,对以企业法人为项目业主的8个专项债券项目建立监管账户,实行在线监管,实施绩效目标完成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配合推进市与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直达资金管理及监控要求,实行封闭运行,确保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惠企利民,全年到位103385万元,资金分配和支付进度100%,进度高于全省全市平均进度,有效发挥资金“直达”效益。全面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搭建及电子化支付联调测试工作,实现正式上线运行。建成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阳光审批系统,全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8062万元,惠及群众116万人次,有效杜绝“跑冒滴漏”,确保终端见效。扎实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成功接入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加快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步伐,累计上线132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具财政电子票据73489份,涉及金额19707万元。务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成全区镇村公有资产盘活469宗,盘活率达100%,有序推动资产(资源)确权办证工作;指导4个部门、2个镇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不断加大。

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提高。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聚焦“五大环节”,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印发《预算事前绩效评估暂行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更加注重源头管控,动态实施事中监控,加大绩效评价力度,强化结果应用。完成3个财政政策支出、6个部门整体支出、中央省市专项72个及25个部门预算项目支出重点领域绩效评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全面发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财政评审作用,受理政府采购项目359宗,成交352宗,节约财政资金848万元、节约率3%,处理投诉16起、举报1起,发现问题线索43条,依法给予行政处理“责令改正”41起、行政处罚“警告”2起。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50个,节约财政资金23926万元、审减率15.9%,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双双提升。全面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及财务风险排查、预决算信息公开、闲置物资清理处置、财会监督、内控制度建设等监督检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政府采购领域、“厉行节约不到位”等专项整治,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依法理财能力加快提升。持续完善会前学法制度,严格落实党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积极引入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策等,学法意识、用法本领不断提升。创新开设“财政学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运用“主动讲、相互学、实践练”,推动学法普法用法工作纵深发展。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学习模式,组织100余学员赴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学习新思想新政策,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接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时公开行政权力、行政性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更新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受理行政许可事项2件。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按时在政府网站公开各类财政政策、预算报告、决算报告和预算执行、民生支出等,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四)2021年全区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支出情况

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持续落实制度性减税政策,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阶段性政策,全面落实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坚持依法依规应减尽减,严禁征收过头税费,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确保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21年全区累计减免各项税费20257万元,有效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推动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1+2”主导产业,持续拓展财政保障路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深化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扩大有效投资效益,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全区产业培育,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兑现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和奖补资金1680万元,支持开展对外开放和全区重大招引活动,引进山东龙大、陕西袁家村等,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积极争取到位“衔接资金”19090万元,区级安排5515万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6263万元,精准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掉边掉角农户搬迁、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人口就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等领域,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延续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要求,建立防返贫致贫专项基金。全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拓宽特色农业保险范围、补贴水平,完成农业保险签单2787万元,同比增长130%,财政补贴农业保险1977万元,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种养。

强化重点领域保障,加快城乡建设。统筹全区各类建设资金91278万元,支持重大交通、水利、城镇、园区等项目规划建设,助推临港产业园、米仓老味道特色街区、登科山公园、滨江路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资金22420万元,支持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园、有机果蔬产业园、道地药材产业园等,推动“田园恩阳”建成投用,有序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生猪稳定出栏。投入工业企业发展资金41339万元,支持临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胡婆婆二期、蓝润生猪饲料厂及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项目有序推进,持续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园服务配套设施,新型工业提档升级。投入商业服务业发展资金5060万元,保障“恩阳船说”等“七开”活动,支持商业综合体建设,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成功打响“米仓古道第一镇”品牌,推进商业街区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全面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全生命周期履约管理,按程序申请退出财政部PPP项目库1个,有序推动在建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2000万元。指导教育科技园技能培训中心、医养园和古镇旅游等PPP项目新增到位融资贷款54000万元,为项目加快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着力民生改善。坚持突出民生保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区就业、教育、社保、卫生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相关的支出达到29870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达76.1%,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累计拨付65656万元,支持办好30件民生实事,有力促进了全区民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67856万元,同比增长3%,有力推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支持实施幼儿园、教师周转房等教育和体育建设项目,及时兑现学生营养膳食改善、家庭经济困难资助、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各项教育优惠政策。安排社会保障资金61471万元,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救济、城乡居民养老金、优抚优待等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拨付就业补助3642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51万元。安排资金32846万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投入资金2655万元,切实保障自然灾害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投入10619万元,推动魁字湾二街、滨江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投入资金2412万元,支持“雪亮工程”、应急指挥中心、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重点方面的财政投入统计中,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快报统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并与省市财政办理结算后若有变化,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2021年全区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监督指导、区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区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疫情冲击和减税降费政策性减收影响,持续增收任务艰巨;支柱财源匮乏,财政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自给能力弱,“三保”、民生事业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资金管理使用部门预算绩效认识参差不齐,预算绩效管理及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还需加强;政府存量债务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政府偿债压力巨大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在新的一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22年财政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支持维护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大意义。

(一)财政收支形势

2022年全区财政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国、省层面出台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支持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试点,这些国、省特殊政策机遇,为我区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全区上下正全力推动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将支撑牵引全区经济增速持续稳定回升。另一方面,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困难和风险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家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压力加大。加之我区地方财政收入需在高基础之上增长,且税收来源单一,尚缺乏主体骨干税源,税收可持续性较差,这些都对财政增收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同时,财政必保支出增多,刚性支出规模依然保持高位,实施“十四五”规划,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落实“三保一优一防”重要要求,推进“开放引领、产业强区、营城聚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等方面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运行将持续处于“带缺口的紧平衡”状态,“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的政策将长期存在且要求更高。

(二)财政收支政策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国务院和省政府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有关要求,2022年需贯彻落实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一是实施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实施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常态化直达机制平稳运行、精准高效,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强化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强化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升债券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扩大惠企利民实效。

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扩大有效投资,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优化政府投资安排方式,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有序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支持做好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支持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节用为民。加强民生政策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提高民生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

四是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加强创新激励和保障。

五是积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监督问责,继续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三)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2022年,全区财政工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系列重大战略,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和社会民生大盘。围绕“成渝地区北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先进区”发展定位,支持实施“开放引领、产业强区、营城聚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坚持“农业园区化、工业增量化、旅游品牌化、城市景区化、党建规范化”发展要求,支持推进“招商引资突破行动、项目投资翻番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生态环境改善行动、基层治理创新行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恩阳。同时,坚定落实“三保一优一防”重要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保持经济合理增速,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四)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2022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57555万元,剔除市与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税收基数调整变化因素,较2021年预算数同口径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19282万元,非税收入38273万元。加上提前告知的上级补助收入229958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249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134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3990万元),调入资金2620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25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2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0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0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为318421万元。减去专项上解支出1850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99921万元。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主要特点:一是收入预算编制积极稳妥可持续。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常态化、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实施和市与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实事求是、科学预测,收入增幅确定为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二是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将市与区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在收支预算草案编制中。认真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将项目作为预算管理基本单元,将部门所有支出预算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一体化项目库,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继续贯彻“过紧日子”思想。持续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预算,部门项目支出原则上只减不增,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落实财政保障序列要求,优先预算“三保”支出,足额安排应由本级财政承担的基本民生支出事项。按照中、省规定的“三保”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全区2022年“三保”支出需求258784万元,预算安排263160万元,“三保”预算安排符合相关政策规定。五是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安排“开放引领、产业强区、营城聚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专项资金5000万元;安排招商引资、城乡建设规划及重点项目工作经费4300万元;足额预算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经费792万元;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本级配套资金5520万元,乡村振兴财政本级财力投入占比逐步提高;安排资金49641万元,全力保障债券还本付息、恩阳机场航线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事业发展支出需要。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2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为15135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等方面收入15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5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300万元,加上预计和提前的告知转移性收入25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51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177101万元。减去调出资金2500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1283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0818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2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为4000万元,具体是产权转让收入10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000万元。减去调出资金120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800万元,具体是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280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2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为32781万元,上年结余48036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5786万元,年终滚存结余65031万元。

三、2022年财政工作

2022年,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党对财政全面领导。一以贯之拥护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区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扎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强化党建引领,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办好办响“财政学堂”,全面推行“全员抓收入、抓监管、抓绩效”工作机制,加快锤炼一支廉洁理财、为民理财、科学理财、高效理财的财政“铁军”。

(二)推动财政持续稳健发展。综合经济形势和市区财税体制改革影响,科学稳妥确定全年收入计划,全面推行“全行业、全要素、全链条抓收入”机制。紧盯上位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各类补助资金,确保实现稳定增长,力争到位上级财政补助收入300000万元以上。围绕水利、交通、园区等重点项目或在建项目,深研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积极申报发行债券项目,力争到位新增债券资金80000万元以上,推动建成一批引领恩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牵头协调解决国企融资困难,多渠道开展项目融资,确保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力争融资200000万元以上。持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有序兑现各类财政奖补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培育一批头部企业,扩大和新增财税经济收入面、增长点。

(三)统筹财力强化重点保障。紧紧围绕“两地三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四大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保障机制,科学统筹四本预算、存量和增量资金、各类资产资源、当前和长远跨周期平衡等,努力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积极运行零基预算理念,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支持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支出和水利、交通、园区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有序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和碳达峰、碳中和。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全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让民生投入更有力度、民生政策更有温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四)深化财政领域改革创新。深化财政现实性和工作规律性认识,围绕“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量力与尽力”三大主题,深入开展财政运行情况专题调研,摸清财政运行现状,优化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运行效能。积极支持市区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启动支出标准化管理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快建立健全镇村公有资产盘活利用机制,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调剂盘活机制,有序推动公有资产(资源)确权登记。持续深化非税电子化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推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序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协调支持一二三产业,引导、撬动数量更多、成色更足的社会资金,投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财政资金与产业基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联动,强化PPP项目社会资本方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服务。

(五)坚定保障改善民生事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突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稳岗培训、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贴息等。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优化完善教育预算拨款机制和投入机制,切实做好“两个只增不减”,支持“双减”政策落地有声,集中财力解决基础教育“城挤、乡弱、村空”、高职教育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切实保障困难学生资助、营养膳食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慎终如始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财政政策,有序推动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积极支持疾控体系、应急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快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统筹财政投入,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政策;研究建立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普惠型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实施城镇老旧小区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帮助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积极做好防灾减灾救灾,深化“平安恩阳”和“法治恩阳”建设。

(六)大力提升财政管控效能。严格政府债务预算管理,足额预算2022年政府债务本息45397万元。科学完善并刚性执行三年滚动偿债计划,有序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债务风险可防可控。扎实有序开展资金使用质效提升行动、国企融资增量提升行动、财政风险防控化解行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等“四项行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财政管控效能。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公务卡等监管合力,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名词解释及财政管理有关新规定

 1.“四本预算”:经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构成,简称“四本预算”。“四本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2.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预算,做到收支平衡。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单独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除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外,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根据现行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一般财政预算总收入包括在某一辖区范围内征收的上划中央级和地方各级次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总和。

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其他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9.转移支付补助: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为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留改革前结算补助等转移支付项目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促进各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地方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二是专项转移支付,旨在实现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实行专款专用。

10.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债务、或有债务。政府债务,指各级政府为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需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具体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地方承借的中央转贷的外债。或有债务,指存量债务中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以及国务院批准锁定存量后新发生的政府依法担保外债。

11.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级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由省级财政转贷给地方政府作为债券收入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12.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总限额内,根据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各地区建设投资需求等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依照财政部下达的限额,提出本地区政府债务安排建议,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省级政府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同时提出省本级及所属各市县当年政府债务限额,报省级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市县级政府。

13.预算绩效管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及绩效结果运用等主要内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14.直达资金: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不利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的一项特殊举措,主要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和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方面的资金,采取直达资金动态监管系统实行部、省、市、县四级联网动态监管,确保资金及时分配下达、直达基层,有效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15.“三保一优一防”:“三保”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简称,我省在落实县级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对“三保”支出实行“三单列三专项”管理,即:预算单列编制、账户单列设置、资金单列划拨,执行专项监控、监督专项实施、绩效专项评价,确保县级“三保”支出足额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一优”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转变财政支持方式,通过改革聚集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高效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一防”指“防风险”,其中之一是防范债务风险,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16.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21年3月26日,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1〕19号),将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名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17.预算管理一体化: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证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抓住了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一体化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必将对今后财政预算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22年预算(草案)表(公开).xls

巴中市恩阳区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汇总情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