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中市恩阳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2-28 11:47信息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预算股 浏览量:174 【字号:  

关于巴中市恩阳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巴中市恩阳区财政局  张  宁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巴中市恩阳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部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严格执行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全区预算执行良好。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2024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61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4%,增长15.5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105万元,增长0.02%;非税收入完成57513万元,增长21.79%。

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1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25790万元,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整数为7627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数为473271万元。

调整预算后,预算执行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增加30496万元,具体为:一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343万元;二是转移性收入增加30153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加2003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增加15122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减少5000万元)。

调整预算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增加30496万元,具体为: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减少13323万元;二是转移性支出增加43819万元(其中:上解支出减少244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058万元、年终结余38208万元)。

当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61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79386万元、调入资金23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822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41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1089万元、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3150万元,收入总计551881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9948万元,加上上解支出、一般债券还本、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53725万元,支出总计513673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结转结余38208万元,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535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余、专项债务转贷等收入191266万元,收入总计306617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8663万元,加上专项债务还本、调出资金等支出109163万元,支出总计287826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结转结余18791万元,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

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45950万元、支出为160631万元,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调整数为145350万元、支出调整数为221359万元。

调整预算后,预算执行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增加34695万元,具体为:一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减少29999万元(其中:土地方面的收入减少34828万元、专项债券项目对应专项收入增加5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和污水处理费用收入减少171万元),二是转移性收入增加64694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增加109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增加636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增加2万元)。

调整预算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增加34695万元,具体为:一是政府性基金支出减少42696万元,二是转移性支出增加13791万元(其中:调出资金减少5000万元,年终结余增加18791万元),三是债务还本支出增加636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4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0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等收入7万元,收入总计4007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万元,加上调出资金3000万元,支出总计3003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结转结余1004万元,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根据《巴中市财政局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划市级统筹工作的通知》(巴财社〔2022〕83号)精神,从2023年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社保基金预算由市级统一编制,区县不再单独编报。

(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上级财政转贷我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019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11000万元、专项债券90900万元)、隐性债务置换专项债券63600万元,使用本级资金偿还债务本金6483万元。截至2024年底,全区政府性债务累计余额为94016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31065万元、专项债务609102万元)。未突破上级核定我区债务限额110059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31195万元、专项债务769403万元)。

2024年全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重点投向文化旅游、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水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交通运输、住房保障、业务用房、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等9个领域。隐性债务置换专项债券投向农业、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等3个领域。

二、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区委、区政府对财政工作作出系列安排部署,区人大多次关心指导财政工作,作出相关决议、提出工作建议,财政部门认真对标落实,强力推进财源建设,增强综合保障能力,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有力保障了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同时,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高质量承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提案3件、协办5件,回复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一)财源建设质效稳步提升。锚定摆脱欠发达县域目标,科学确定预期目标,强力推进财源建设,对重点税源、国有资产、土地资源、国企运营全面摸排分析,清单化制定征管计划,强化部门协调贯通,收入预期圆满完成。围绕“保存量、找增量、求变量”,拼抢国省市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制定向上争取清单,加密加力对接汇报,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418889万元,新增债券资金101900万元,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3600万元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加强“财政+金融+国企”三方互动,指导区属国企加强融资项目编报,累计完成融资367378万元。过去一年财源建设初现质效,服务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信心底气更足、综合能力更强。

(二)助推经济发展更加强劲。统筹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引流社会资金,支持米仓文化遗址公园、恩阳梦华录、巴中西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工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支持全区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投入5236万元,支持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制定保障招商引资“5条”措施,建立政策兑现资金池,按时兑现招商引资奖补。投入交通资金59850万元,支持巴南高铁建成通车,G245、S303、X160年全线复工,新建通组硬化路、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路等。用好增发国债资金39342万元,配套本级资金3144万元,支持提升义阳山等6个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综合治理,有效治理鳌溪河、万寿湖等4条河湖山洪沟等。投入衔接资金30718万元,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拆迁资金11300万元,支持解决城区历史遗留问题、苍巴高速拆迁补助等。

(三)保障民生改善彰显温度。严格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等一般性支出10%以上,“三保”及其他民生支出优先足额保障。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支持推进4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以上。投入72874万元,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免除义务教育学生作业本费、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学生生活补助等,支持迁建特殊教育学校,创办综合高中,改造中小学校舍1.5万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1.2万平方米等。投入4260万元,为33.85万人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持新生儿疾病、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预防和治疗职业病、先天性疾病。竭尽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生活救助资金19964万元。投入18274万元,支持廉租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改建(造)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套、危旧房273套。

(四)财税金融改革纵深发展。对接落实国家和省市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部署,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工作机制,构建起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多方联动的绩效监督工作格局,建立贯穿政策制定执行、项目申报实施、资金安排使用全过程绩效监督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相关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匹配财政资金。完善差旅费伙食费管理机制,严格实施公务活动用餐(车)费用“扫码支付”。推动财政、金融、债券、特许经营权等资源互动融通,设立8亿元新兴产业基金、2亿元大健康产业基金,支持构建全区“4+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金融服务专班运行机制,制定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5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梳理政府政策支持清单、企业需求清单,收集金融机构金融产品113种,有效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精准度。

(五)财政运行风险有效缓释。严格落实“三保”主体责任,对标国省“三保”项目和标准,足额编制“三保”预算206233万元,强化“三保”执行管理和动态监控,切实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刚性执行市委、市政府“四个一律”规定,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按期偿还法定债务本息83089万元,隐性债务风险明显降低,平台政府债务风险持续下降,拖欠企业账款有序偿还。制定加强财会监督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开展违规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差旅费和公务接待违规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9个。加强财政运行机制建设,组建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专班,开展财政政策研究,提升财政治理水平。持续完善机关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党组议事规程,机关运行更加通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年终结算办理过程可能有所变动,届时按程序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重点支出方面的投入统计,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2024年全区预算执行良好,是区委、区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监督指导、区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和全区人民协同配合、承重苦干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税源基础较为薄弱,收入来源缺乏稳定性、持续性,支撑收入增长的底子还不牢固,收入质量较低;支出结构还不够优化,库款调度能力还较弱,保障水平还不够高;绩效目标编制较为粗放,资金使用效益还不够高,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在新的一年里采取有效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编制好2025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受国内外环境影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生底线还有短板,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从我区来看财政领域主要面临的压力:一是财源建设处于瓶颈期。受大环境影响,建筑业、房地产业持续低迷,收入来源处于低谷期,税收收入不及预期。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已有起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还在优惠政策范围内,对地方税收贡献度较低。新招引进企业建设期及投运前期税收受享受税收优惠、进项抵扣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较大的税收增量贡献。加之,我区资产资源较少,在近几年处置盘活后,可利用可盘活的资产更加稀缺。在勘探勘查其他资源投入较少,“金、木、水、火、土、数”等资产资源挖掘较少。二是财政运行风险持续承压。随着民生政策动态提标,“三保”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其他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中央继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依然较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众多利好的政策机遇,主要有以下方面。中央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财政也明确2025年财政政策方面将非常积极,主要包括了提高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举措。这些都有利于增加地方自主财力,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提升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能力,腾出财政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省级层面,召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和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振有效需求、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时代改革开放、区域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领域,作出系列部署,省级财政将出台更多细化政策、增量政策、激励政策,更多关注基层财政运行的平稳健康。市级层面,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鲜明提出“一市四区三地”,谋划部署了27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将持续激发全市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年目标任务,充分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信心决心,以及稳定向好的发展势头。区级层面,近年来,我区实施“开放引领、产业强区、营城聚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围绕“4+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成临港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小微创业园、宜恩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区经济,中云(恩阳)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加快建设,奋力打造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招引修正药业、易事特、瑞茂通等知名企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县域帮扶力度,我区项目、产业、资金、平台将得到更好扶持。全区还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待挖潜,未来有条件加大勘查清理力度,有偿处置盘活。今年还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省、市提出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我区抢抓国省政策机遇多,承接空间大,是一次赶超跨越绝好机遇。

综合来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我区财政收入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财政收入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只要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落实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好国省市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紧紧围绕全区发展战略定位,强化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精准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区财政收入必定会实现增长预期。

(二)财政收支政策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财政工作部署,以及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2025年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有关要求,2025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完善专项债券项目审核机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和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允许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发挥阶段性稳增长政策效能,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动态做好分行业政策优化和中短期政策接续。做大做优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加快推动基金实质性运作。深入实施新一轮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兼顾促均衡和提效能。

二是全方位支持内需提振。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争取和资金使用监管,持续释放“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支撑效应。完善消费提振财政政策体系,支持消费新场景、新品牌打造。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财政保障机制,有效带动社会投资。着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做好六大科技专项资金保障。完善跨区域协同推进建圈强链财税政策,支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以重点产业链为牵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落细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制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支持措施。研究制定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财政政策。整合优化对外开放财政政策。

四是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加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资金保障力度,积板支持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点任务。支持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财政政策总体稳定,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策力度,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实施效益导向型“天府森林四库”财政支持政策。

五是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继续实施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适应不同学段发展需求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学生群体奖优助困力度。支持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动态调整救助标准。做好基本住房保障,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改革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分配制度,支持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治理创新。完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财政支持政策。

(三)预算安排基本原则

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坚持以政领财,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工作谋划安排、财政政策制定和推进财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及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是立足发展挖潜增收。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实行“核定乡级收入基数、财力超收自行支配”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激励引导培植财源,促进收入合理分配。扩宽收入来源,加强国有资本收益收缴,逐步提高国有资产(源)收益,构建“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

三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支出有保有压,优化综合保障、底线工作、项目保障、招商引资四类编制结构。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正向激励上争支持、投促工作,全力兜底线、惠民生、促发展,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

四是财政运行确保稳健。压实协税护税责任,构建税源所在地、项目业主方、资产所有者税收征管协作工作机制,注重绩效监督结果应用,树立“奖勤罚懒”激励约束导向。足额安排“三保”支出,严格落实地方债务全口径监管机制,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2025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2025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8815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22000万元,非税收入66150万元),较2024年完成数(76618万元)增长15%。加上提前告知上级补助收入203493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249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779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3200万元),调入资金10300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73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820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为345851万元。减去专项上解支出15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266万元,年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为327585万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5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为92330万元(其中:土地方面的收入4953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300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4230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18791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111121万元。减去调出资金730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80万元,年初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为102341万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5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为400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1004万元,收入总计5004万元。减去调出资金3000万元,年初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为2004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根据《巴中市财政局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划市级统筹工作的通知》(巴财社〔2022〕83号)精神,从2023年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社保基金预算由市级统一编制,区县不再单独编报。

以上全区“三本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除涉密单位外,2025年全区71个部门、18个镇(街道)预算及预算绩效目标已报送大会,请予审查。

四、2025年财政工作

2025年,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关于预算决议决定和审查意见,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执行,为加快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一)强硬举措,确保预算执行平稳。坚持预算法定,认真落实本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坚决完成各项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通过奖励激励、多元投入、加强征管等方式,支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做大骨干企业,纵深推进财源建设。深研国省利好政策,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四类区域”和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政策机遇,加力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财力性补助资金、专项债券资金,实现新的突破。积极争取中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加快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尽快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围绕中央财政“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加快推动“两重”“两新”政策落地实施,争取到位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清理全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指导包装特许经营权,市场化公开出让盘活。

(二)优化投入,保障社会发展需要。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级次财政资金整合。认真落实好一揽子政策,完善稳增长、促消费财政扶持措施,着力提振市场信心。锚定全区产业发展定位,研究出台系列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争取债券资金、设立专项资金、用好两只基金等方式,加大对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文旅康养、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的培育。构建“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打好“组合拳”,通过“补、奖、贴、偿、投”等方式,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投资。规范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结合新增财力情况,有序将PPP存量项目中政府支出责任纳入年度内预算、中期财政规划。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激励全区各单位积极开展投资促进,招引更多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入驻恩阳,带来更多税源财源。

(三)聚焦民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以上。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增加优质学位,改善办学条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按要求落实好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低限等标准提标。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收储存量闲置土地和收购存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用活棚户区改造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四)强力管控,守住安全运行底线。逗硬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三保”工作的有关要求,把“三保”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国省标准足额安排预算、按时拨付资金,除应急救灾外,“三保”支出未足额保障前不安排其他支出,坚决兜牢“三保”底线。2025年预算安排“三保”支出187917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84969万元、保工资92628万元、保运转10320万元。切实履行政府债务偿还责任,按期足额偿还债券本息,确保政府信用向上向好。严格执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融资,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监管,做好全口径债务监测,严防债务违约“爆雷”。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多措并举偿还拖欠企业账款。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深化“校园餐”资金管理,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等领域资金使用,开展风险排查和专项检查,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

(五)深化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合理控制支出规模,强化重点领域保障。建立财政、税务、金融、国资、债券、特许经营权贯通协同机制和政策服务体系,构建“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完善财税收入共担机制,建立增量分享为核心的区镇财税体制。健全财会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积极融入资金、项目、政策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监督闭环。强化与审计、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内控建设等方面管理。持续完善机关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治理效能。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不断完善报送审查的预决算内容和范围,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财税政策。广泛听取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代表关切,主动服务代表依法履职。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恩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名词解释及财政管理有关新规定

1.“三本预算”:经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构成,简称“三本预算”。2023年起社保基金预算由市级统一编制,区县不再单独编报。

2.一般公共预算:以税收、无特定用途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国有资产(资源)处置收益等为主体,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

3.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向特定对象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处理费等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为主体,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等。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国有企业利润、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等收益为主体,重点用于支持国企发展。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除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外,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根据现行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一般财政预算总收入包括在某一辖区范围内征收的上划中央级和地方各级次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总和。

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其他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8.转移支付补助: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为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留改革前结算补助等转移支付项目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促进各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地方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二是专项转移支付,旨在实现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实行专款专用。

9.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债务、或有债务。政府债务,指各级政府为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需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具体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地方承借的中央转贷的外债。或有债务,指存量债务中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以及国务院批准锁定存量后新发生的政府依法担保外债。

10.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级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由省级财政转贷给地方政府作为债券收入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11.三管三必须:2024年,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推进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落实见效的实施办法》,建立贯穿政策制定执行、项目申报实施、资金安排使用全过程绩效监督制度体系。即为:管资金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项目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管政策必须管绩效和监督。

12.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13.“四个一律”规定:一律由财政部门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出具隐性债务审核意见并实行审批制,一律不开工建设前期工作不达标、要件不齐备、资金来源不明确、地方配套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上马超越发展阶段、过度规划过度设计、超越财政承受和偿还能力的项目,一律不干由财政买单或国企投资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网红工程。

14.金、木、水、火、土、数:“金”指矿山、砂石,“木”指林业、湿地、碳汇等资源,“水”指岸线、港口、航道、水面、渔业等资源,“火”指能源(包括新能源)、电力资源,“土”指土地资源,“数”指数字资源等。

15.“6+4+2”化债政策:2024年经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16.零基预算改革:零基预算是指年度预算编制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内容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开支标准,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结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实际需求、绩效情况等多方面,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式。

17.全口径地方债务:是包含政府债务、隐性债务、拖欠企业账款、国有企业贷款余额等一系列债务,统称为全口径地方债务。

18.农村集体“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19.“两新”“两重”:“两新”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2025年预算(草案)表(信息公开).pdf

巴中市恩阳区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汇总情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