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巴中恩阳:精准发力夯实致富根基

发布日期:2022-08-23 11:25 浏览量: 【字号:  

    

 

海山村村民魏立秀在产业园务工

描绘产业新蓝图 农民入园增收致富

现在的海山村是曾经的贫困村过江楼村、海山村和非贫困村海山坝村合并而成。新村共有党员100余名。海山村党支部书记韩渭才说:“2016年贫困村退出后,虽然有一些产业支撑,但因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大,脱贫的基础并不稳固。现在不同了。”

恩阳区将海山村5000亩耕地纳入现代优质粮油产业园区,并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5000亩要在明年建设完成,目前已完成2000亩,并种上了油菜,下半年将种水稻。”韩渭才说,仅工程建设和目前的产业园务工,就将给不少脱贫户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脱贫户饶定勋老两口都70多岁了,儿子一家在外地打工,因老伴常年多病无劳动能力,家里的地长期撂荒。“现在好了,耕地流转出去后,不仅有稳定的租金,还可在园区务工挣钱。”饶定勋说,去年以来,他在合作社务工一共挣了2万多元。

村上成立股份合作联合社,将农民土地流转过来,再统一流转给产业发展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农民获得每亩500元的流转费。

“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有15%的耕地面积增长,这部分收入全是村集体的。”韩渭才说,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至少在50万元以上,以后还会逐年增加。“我们正在商量一个二次分配机制,确保全村所有村民都将有分红。”

近年来,恩阳区坚持农业园区化,围绕“一核两环四带五区多园”的构想布局全区产业,投入4.5亿元,建成优质粮油、有机果蔬、道地药材、生态畜禽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个,粮食播种面积达113万亩,做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户均增收约6000元。

多渠道创造就业 农民靠双手挣钱发家

双胜镇万林村脱贫户魏立秀因患肺心病、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一年吃药自费部分都要好几千元。为解决这一家的贫困问题,村里给魏立秀的老伴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可领600元,加上其他收入,2017年她家顺利摘下贫困帽。

2019年,公益性岗位到期,村里开群众大会时,群众继续推选魏立秀家,于是,魏立秀接替老伴干了起来,每天负责一段村道保洁,还可到村产业园打点零工。老伴也没闲着,自己种了点蔬菜,挑到集上去卖。儿子在外务工也很稳定,一家人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区就业局每年要到我们村搞几次就业培训,内容包括农业技术、电工、焊工、建筑工以及厨师等,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很强的针对性。”村党支部副书记贺信说。

近年来,恩阳区针对脱贫户家庭和劳动力情况,开发出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1386个。通过免费举办就业培训引导就业,并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余场次,收集发布就业岗位信息5万余个,实现就近就业或转移就业3.7万人,劳务收入户均达2万元。

脱贫不脱责任 带动脱贫户一起富

脱贫摘帽后,恩阳区将“三类”重点监测对象中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共拨付重病、重残等特困群体政策补助1.5亿元;筹资3000万元建立“防返贫致贫帮扶基金”,专项帮扶“三类”监测对象,目前全区已兑现防返贫基金18户20人42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以前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现更名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仍然扎根村里,对脱贫户实施精准结对帮扶。下八庙镇万寿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江,已在该村驻村3年半时间。“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一些脱贫户说。

曾经的贫困村万寿村现已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几年,各类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一些重病、重残等特困群众仍离不开帮扶。脱贫户张明锐因腿部残缺常年只能坐轮椅,老婆去世多年,女儿出嫁他乡,平时只能跟40多岁仍单身的儿子生活在一起。

“我们先是给他儿子安排了一个月薪400元的公益性岗位,然后帮他在该村标志性的民宿旁开了一家旅游商品小店。”周江说,除了帮他跑手续外,驻村工作队还为他安装了一套监控设备,以及微信、支付宝收款语音播报设备。“他只需坐在轮椅上看电视就可以收款。”

最为典型的是龚仲金一家,两口子40多岁时都患了脑梗,现在处在恢复期。驻村工作队先是帮他开了一家小超市,然后协调业主将他家在聚居点100余平方米的房子租去开民宿,又协调闲置农房让一家人有了安身之地,一年可收入近2万元的租金差价,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眼见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龚仲金利用5万元小额信贷跟堂弟合伙开了一个儿童游乐场,一年也有几万元收入。“现在我们家的生活是越来越好。”龚仲金说。